2020年10月07日 21:54
提出过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全会上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作的说明指出,“建议稿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新的突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并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加以强调。
基本内涵:坚持新发展理念,就是: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意义作用:新发展理念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它深化拓展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致力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治本之策,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引领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坚持新发展理念,对于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实践要求: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关键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要增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本领,通过对新发展理念的深学笃用,把新发展理念转化为谋划发展的具体思路、落实发展任务的工作举措、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要把新发展理念融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更加突出发展的创新性,更加突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更加突出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加突出发展的内外联动性,更加突出发展的包容性普惠性。要加快形成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全面创新发展体制、重塑发展生态,使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确保新理念转化为新实践、新行动。
——摘自《新时代党员干部学习关键词(2019版)》,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
习近平论坚持新发展理念(2020年)
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习近平2020年1月3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
新时代抓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健全推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业生产,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做好易地搬迁工作,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要巩固依法整治旅游市场乱象的成果,推动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加快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要加强同周边国家文化交流工作,促进民心相通。(习近平2020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调研时的讲话)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希望乡亲们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保护好生态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习近平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在浙江考察时的讲话,据新华社4月1日电)
湿地贵在原生态,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不能搞过度商业化开发,不能搞一些影响生态环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会所,让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习近平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在浙江考察时的讲话,据新华社4月1日电)
水是湿地的灵魂,自然生态之美是西溪湿地最内在、最重要的美。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要把保护好西湖和西溪湿地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经验。(习近平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在浙江考察时的讲话,据新华社4月1日电)
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习近平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在浙江考察时的讲话,据新华社4月1日电)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希望乡亲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习近平2020年4月20日至23日在陕西考察时的讲话,据新华社西安4月23日电)
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书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习近平2020年5月11日至12日在山西考察时的讲话,据新华社太原5月12日电)
长期以来,山西兴于煤、困于煤,一煤独大导致产业单一。建设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山西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实现山西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山西要有紧迫感,更要有长远战略谋划,正确的就要坚持下去,久久为功,不要反复、不要折腾,争取早日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习近平2020年5月11日至12日在山西考察时的讲话,据新华社太原5月12日电)
产品和技术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希望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在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习近平2020年5月11日至12日在山西考察时的讲话,据新华社太原5月12日电)
治理汾河,不仅关系山西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也关系太原乃至山西历史文化传承。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把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推进能源革命、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统筹起来,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持续用力,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不断增强太原的吸引力、影响力,增强太原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2020年5月11日至12日在山西考察时的讲话,据新华社太原5月12日电)
要更加及时有效解决企业恢复生产经营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把扩大内需各项政策举措抓实,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强做优,发挥重大投资项目带动作用,落实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要求,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实施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持续在国企国资、财税金融、营商环境、民营经济、扩大内需、城乡融合等重点改革领域攻坚克难,健全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奋发有为推进高质量发展。(习近平2020年5月11日至12日在山西考察时的讲话,据新华社太原5月12日电)
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抓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引导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山西沿黄地区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习近平2020年5月11日至12日在山西考察时的讲话,据新华社太原5月12日电)
要更加及时有效解决企业恢复生产经营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把扩大内需各项政策举措抓实,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强做优,发挥重大投资项目带动作用,落实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要求,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实施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持续在国企国资、财税金融、营商环境、民营经济、扩大内需、城乡融合等重点改革领域攻坚克难,健全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奋发有为推进高质量发展。(习近平2020年5月11日至12日在山西考察时的讲话,据新华社太原5月12日电)
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抓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引导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山西沿黄地区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习近平2020年5月11日至12日在山西考察时的讲话,据新华社太原5月12日电)
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紧紧依靠人民。这次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和影响,但某种程度上也孕育了新的契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要积极主动作为,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等方面推出一些管用举措,特别是要研究谋划中长期战略任务和战略布局,有针对性地部署对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具有牵引性的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在应对危机中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习近平2020年5月22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发挥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市场的潜力和作用,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巩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巩固农业基础性地位,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推动我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习近平2020年5月23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的讲话)
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前景向好,但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目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我们还要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不利局面,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要看到,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潜力巨大。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有利于促进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不断实现共同富裕。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习近平2020年5月23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的讲话)
当前,摆在湖北面前的紧要任务,就是全力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加强社区精准防控,扩大检测范围,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要加快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围绕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精准施策,着力帮助解决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中的各种堵点、难点问题,帮助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抓紧出台和落实各项刺激消费的措施,千方百计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要切实做好“六保”工作,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做好保基本民生工作,帮助群众解决社保、医保、就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落实好特殊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坚决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防止因疫致贫或返贫。要高度重视化解可能出现的“疫后综合症”,继续做好治愈患者康复和心理疏导工作以及病亡者家属抚慰工作,妥善解决因疫利益受损群众的合理诉求。中央和国家机关单位、中央企业要继续加大对湖北疫后重振支持力度,让各项政策措施在湖北早落地、早见效、早受益,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习近平2020年5月24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本专论在整理更新中)